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区域国别学高质量发展,3月13日上午,四川师范大学“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启动仪式在我校狮子山校区综合实验楼进行。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杨洁勉,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我校副校长张海东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师生代表出席启动仪式。仪式由我校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吕京主持。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代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对我校工作坊的启动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在过去三年时间里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已建成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日韩研究院、四川省国际科技合作(日韩)研究院等三个省部级平台,在人才培养、学科构建、智库建设和咨政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在国内高校率先启动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对推动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与发展,构建我国区域国别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探索区域国别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服务国家、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意义重大。

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张海东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历来重视对外交流,已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10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去年区域国别学已经列为交叉学科下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及区域国别研究越来越成为众多高校角力的重要领域,重视区域国别研究中的领军人物、关键少数,越来越显得更加重要。启动“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旨在鼓励我校区域国别研究人员走近名师、感受名师,学习名师、分享名师智慧,努力当名师,进一步推动、引领我校区域国别研究、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再上新台阶!

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杨洁勉在致辞中强调,区域国别研究应秉承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做好“外国通”,必须做好“中国通”“本地通”,打通任督两脉,学以致用和经国济世。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与此相关联的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安全观、新利益观、新责任观、新文明观等,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引领,也为深化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南。当今世界正处于变革加速与动荡加剧的历史过渡期,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路面临前所未有风险和挑战,很多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和解读,高质量的区域国别研究恰逢其时,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建设势在必行。
张海东向杨洁勉、罗林、于洪君颁发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委员会联席主任委员聘书。

受汪明义校长委托,张海东向杨洁勉赠送了由中国出版集团中译出版社出版的我校区域国别研究团队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进程指标体系研究》一书。杨洁勉向张海东回赠书籍《流水拾年》。
随后,杨洁勉、张海东共同点亮“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启动球,标志着全国首家区域国别学名师工作坊启动运行。学校有关职能部门与会人员在启动球前合影。


启动仪式结束后,杨洁勉教授以“京外院校的区域国别研究之机遇和挑战”为主题,开启了名师工作坊首场学术报告。

杨洁勉教授从区域国别学的发展思路和组织机制、专业再造和对标赶超、学有专长和学以致用、国际交流和二轨对话、基础研究和决策咨询五个方面,分析了京外区域国别研究面临的挑战、机遇。特别强调四川省地处中国改革开放重点,要在“走近(进)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进程中,搞好区域国别研究,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赋予的重任。学界要抓住机遇、做出成绩和作出应有的贡献。他建议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对标对表领军机构和人物进行综合思考和错位发展,注重培养和优化领军人物和先进团队,注重基础研究的厚积薄发,围绕中心和服务大局咨政建言。最后,他寄语我校区域国别研究“今日努力,明天可期”。
附:杨洁勉教授简介:
杨洁勉,我国著名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 ;高校区域国别学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顾问委员会主席。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