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任剑涛教授我校开展“催生民族国家:两次大战与中国的国家建构”讲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海东出席会议,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执行院长吕京主持。
讲座开始前,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兼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张海东向任剑涛教授颁发聘书,聘请任剑涛教授为“四川师范大学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客座研究员”。
任剑涛认为,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具有内生与外生两种交互作用的动力。在内生力量方面,经济社会的变迁是一个动力,而内战也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量。在外生力量方面,国际经贸往来固然发挥着推动作用,但两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建构民族国家,发挥了显著的推进作用。从一个长期的战败国转变为战胜国,两次世界大战让中国进入国际条约体系的处境有了结构性的改变:此前,中国以民族国家身份加入国际体系的条件是给定的,因此中国总是处在挣脱国际条约体系束缚的修约与废约被动状态,传统帝国机制并没有受到根本撼动;此后,中国便以争取民族国家的正当权益的态势进入国际社会,或寻求收回丧失的国家权益,或致力建构新型国际秩序,已经在形式上建构起来的国家终于坐实为民族国家的机制。简言之,两次世界大战让中国在民族国家的政治理念、制度建构与国际交往方面进入成熟状态,从而真正作别了传统帝国,转进为民族国家。
.png)
附:任剑涛简介:
清华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998—1999年任美国哈佛-燕京学社合作研究员,2010和2015年两任台湾大学访问研究员。先后兼任国务院学位办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政治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治学会副秘书长,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国家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咨询专家。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人文与艺术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目前主要从事政治哲学、政治思想史与中国政治研究,在相关领域出版著作20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项目及省级委托课题若干。曾获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等奖,广东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一等奖,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霍英东教育基金教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华夏英才基金,中山大学十大优秀教师。
作者:王冠蒽 初审:李荣 终审:吕京
编辑:管理员